抢注名人为商标,说到底是抢注者从“名人商标”里面瞅到了巨大的商机。西单女孩不出名之前,为什么没有人抢注?出了名之后为什么立马有人抢注这外“西单女孩”的商标名称?其实,类似的抢注名人为商标的事例举不胜举,2005年随着“超女”周笔畅的成名,“周笔畅”这三个字已被全国6个人注册为商标。浙江的李姓人士将“周笔畅”申请为眼镜架、眼镜盒等眼镜类商标,其余来自广东等省市的多名人士均将“周笔畅”这三个字作为钢笔、圆珠笔、毛笔、笔记本等文具商标。还有诸多如借助名人效应“打擦边球”的泻停封(谢霆锋)药品商标、流得滑(香肠)、王小鸭商标,不都是如此吗?
抢注名人为商标至少有两方面的潜在利益。一者,以名人为商标往往能让产品销售获得更大的收益,二者,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商标转让”的方式,让名人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但对于抢注人而言基本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稍稍动动歪脑筋就可获得,一些人当然就乐于抢注名人商标。
但类似的恶意抢注行为,无可避免地会给相关成名人士带来巨大的麻烦。如西单女孩任月丽,被人将“西单女孩”抢注成功之后,“任月丽开演唱会、上电视节目等均不能使用西单女孩这个称号”,这对于被抢注者将是一个极大的不公,也是一个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对于类似的抢注事件不能不引人警惕。
一方面,除法律或制度尽快预防和解决“抢注名人商标”纠纷之外,做为名人们也应注意维护好自身有关的姓名权、名称权等。另一方面,尤其是有必要像专家建议的那样,如果抢注商标被撤销,让抢注者承担一定赔偿费用,将大大减少抢注商标总量。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果类似商标被抢注,本人提出异议并且成功撤销了抢注的商标,被诉方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或者提出异议的费用,可能高达几千至数万美元不等。这些较先进的保护商标注册权的机制,我们也不妨尽快引进借鉴。 商标专利代理 (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