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合作能否另辟新路
鸿博光电的总经理黄胜邦是台湾人,曾就职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去年他被尤玉仙从台湾挖来时,甚至引起两岸LED产业界不小的震动。黄胜邦说他被鸿博光电给他提供的平台所吸引,“13.4万平方米的LED光电产业园,好大的施展空间,这样的机会在台湾很难找到。”黄胜邦说。由于黄胜邦的加盟,吸引了一批台湾LED技术人才也来到鸿博做研发。
不只是鸿博,由于地缘优势,很多福建LED企业的研发多少都有台湾的研发力量加盟或者与台湾方面有合作。
刘捷明介绍说:“两岸LED的产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大,下游应用产品特别是LED照明、灯具领域,厂商多,产品线丰富,这是优势;台湾处在上中游,从LED材料到外延片、芯片,中上游领域要比我们强很多。”据三安光电柯永瑞估计,以LED发光效果为参照,大陆与台湾的技术水平相差3个月的时间。由于台湾在半导体方面接触得比较早,的确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就在大约七八年前,台湾在LED的知识产权上也受到欧美日企业的压力,黄胜邦说:“大公司动不动就拿来几百件专利威胁,说你侵了他的权。但实际上,仔细分析他们的专利,也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严重,这几年台湾通过加大研发和专利积累,在中、上游技术上,已经可以和他们进行知识产权谈判了。”
因为台湾LED业界就知识产权问题已经与国外对手交过手,因此他们在知识产权管理上也更有经验。福建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刘光荣告诉记者,自从他们引入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大为改观,公司来自台湾的副总经理吴昭均说:“在知识产权方面,两岸的历程是类似的,台湾已经形成一套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对大陆企业有一定借鉴作用。”
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罗旋连续三年带领福建企业高管团队赴台就知识产权取经。“下个月我又要带团去台湾,这是福建的天然优势,距离近。”罗旋说。
福建与台湾的地缘优势,确实在福建近年来的电子行业发展中表现明显。近年来,通过举办两岸产业项目对接会,组织台商、行业中介考察福建省光电产业园区、研讨会、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一批台湾生产高端LED芯片及应用产品的企业先后落户福建。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5月,台湾在福建投资LED产业的项目达40多项。
随着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开展,闽台在LED产业的互补整合是必然趋势,但能否在知识产权领域携手杀出重围,尚需拭目以待。(梁晓亮)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