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公司及行业新闻
客户系统
首页-->常见问题

儿歌同样有著作权 遭侵权出版社担责

发布于2012-09-21
 沈阳籍儿童文学老作家贺某创作儿歌近50年,发表的作品有近百首。最近,贺老在书店浏览一些儿歌童谣 书时,发现很多出版社不给儿歌作者署名,更谈不上稿酬,仅收录他作品的儿歌童谣书就涉及到16家出版社。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贺老将其中一家金盾出版社 告上法庭。法院认为儿歌同样有著作权,一审判决侵权方赔偿4000余元。

  1980年,贺某创作了《送客》、《称呼歌》、《叮咚泉》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在1982年、1993年公开发表,贺老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可就在不久前,贺老在逛书店翻看一本名为《快乐儿歌精粹“知识歌”》的儿歌读本时,发现自己早年创作的儿歌竟被收入在此书中。

  其中,与自己原著不同的是,自己创作的《称呼歌》,被改称为《学称呼》,内容被删减掉两句,并将祖 父、祖母改为爷爷、奶奶,将“哥哥”、“弟弟”改为“兄弟”,“尊敬”长辈改为“见了”长辈。《送客》,被改称为《客人走》,只选取了自己原著的上半阕, 并对五个字进行了调整,即“爸送客”改为“客人走”,“跟着”改为“送客”。《叮咚泉》中的“叮咚泉水”改为“泉水叮咚”,“甜又甜”改为“清又甜”, “山下跑”改为“山上跑”,“跳下山”改为“山下跳”。该三首经过篡改的儿歌均没有署名。

  “这是侵权!”贺老将该书作者及出版社告上法庭。

  被告作者陈某辩称:儿歌是民间歌谣的一种,而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民间文学具有集中 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的特征,是集体艺术才能的体现,而非某个人的独创。本案被控侵权的三首儿歌,是自己对民间流传的儿歌进行搜集、整理而来。另 外,自己的作品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上均与原告的不同,不构成对原告作品著作权的侵犯。

  金盾出版社辩称:出版社与陈某签订有《图书出版合同》,其中规定作品不得含有侵权内容。出版社对被控侵权出版物已经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出版社不构成对原告著作权的侵犯。

  法院认为,《称呼歌》、《送客》、《叮咚泉》均系公开发表的儿歌作品,署名人为贺某。依照我国《著 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现被告未提供相反的证据证明,故本案中三首儿歌的作者应为原告,原告依 法享有著作权,其合法权益应受法律保护。

  陈某在其编著的《快乐儿歌精粹“知识歌”》一书中,发表了《学称呼》、《客人走》、《叮咚泉》三首 儿歌,虽对原告作品的部分文字有所改动或删减,但所修改的内容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其作品的文字及形式与原告的作品高度一致,构成对原告作品的剽窃,侵 犯了原告的著作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出版社虽与陈某签订了作品权利保证书,但合同只能约束签约双方,不能据此免除对案外人承担侵权责 任。出版社对涉案作品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等均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法院判决陈某及出版社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 赔偿原告4000余元损失。

来源:辽宁法制报


联系我们
北京市 西城区 阜成门外大街2号 万通新世界A711室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406 8271(总机);+86-10-8856 8506
(总机);      +86-10-6806 2950(总机)
直拨:+86-10-5287 9830(专利部)   +86-10-5287 9829(专利部)
   +86-10-5287 9828(国际部)   +86-10-5287 9831(商标部)
传真:+86-10-6406 8271;     +86-10-8856 8506
网址:www.farfir.com    电邮:mail@farfir.com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