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美國國會衆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稱,如果中國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進入美國市場,那麽就能輕易竊取美國企業的商業秘密、技術機密及知識産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因此建議阻止華爲和中興在美開展投資貿易活動。
以知識産權爲藉口,阻撓中國企業正常的海外投資貿易活動,這是美國打壓中國企業參與海外市場競爭的一貫伎倆。其實,大多數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已經對此逐步有了清醒的認識:知識産權就是企業“走出去”的核心要素。
應當說,知識産權是體現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企業的自主創新成果通常是以技術和産品爲載體進入市場的,兩者均與知識産權密切相關。一方面,技
術與知識産權密切相關。企業先進的技術不成爲知識産權,企業面對他人的侵權行爲將陷入無“權”可維的尷尬境地,技術的價值也會大大縮水。企業只有將知識産
權貫穿于從技術研發到技術轉化的整個過程,既擁有知識産權又運用知識産權,才能有效防範侵權。另一方面,産品與知識産權也密切相關。企業的競爭力不僅在于
能够研發出先進的技術,而且在于能够契合市場的需求,將擁有的知識産權轉化爲好的産品。同時,如果好的産品沒有知識産權保駕護航,遲早會在各種“山寨”産
品的侵擾中遭受損失。知識産權對于企業而言,是維護市場地位的“護身符”,是增添市場競爭力的有力工具。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後,總有一大批高質量的知識産權
在支撑。只有擁有相當數量和質量的知識産權,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脚跟。事實上,華爲和中興作爲國內企業中知識産權的佼佼者,已經各自在除美國之外的
世界100餘個國家和地區開闢了市場,其知識産權和企業信譽都是出類拔萃的。
從華爲和中興的發展中不難發現,企業提升知識産權實力重在實施知識産權戰略。自主創新是一個過程,身處其中的企業往往要經歷從追隨到超越的角色轉換。
這一點,已經在華爲和中興與世界跨國企業的激烈競爭中逐步由小變大、由弱變强的發展歷程中得到驗證。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要提升知識産權實力,就必須實施知
識産權戰略。所謂知識産權戰略,不但包括了企業的專利申請、運用、獎勵等規範,也包括企業對于知識産權管理和保護的一系列措施。結合自身實際情况,實施知
識産權戰略,只有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産權實力和市場競爭實力。當然,我們也應看到,通過不斷加强知識産權法制建設,大力開展宣傳教育
工作,在全社會弘揚以創新爲榮、剽竊爲耻,以誠實守信爲榮、假冒欺騙爲耻的道德觀念,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産權文化,才能爲企業創新、
開展市場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的環境。
筆者認爲,如同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中國企業“走出去”道路曲折,前途光明。遭遇阻力應該是“成長中的煩惱”。只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强化自身
知識産權能力和水平,築牢自身的發展基礎,在種種困難面前就會無所畏懼。櫛風沐雨,企業更應該樹立一個堅不可摧的信心,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驅,通
過時間和努力,走過各式各樣的障礙和困局,讓我們的知識産權造福人類,應是企業追求的更高目標。